“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
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理论研究 >> 正文
理论研究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6年10月24日 19:17  点击:[]

席慧军 翟鑫

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贯彻我国高等教育方针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以人为本具有三层基本涵义:其一,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以人为本,要求关注人们之间作为人的共性和个性的差异性。以人为本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它是唯物史观的一种价值取向。

以人为本在高校的体现,一是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本,教师是主体;二是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因此,从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这个层面上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基本权利,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同样要强调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人成才;另一方面,要扎实有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下力量将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里去,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要求,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出现了,多元性、易变性、趋利性、个性化、自主性等特点。以上新的、多样化的特点是大学生特定的个人经历、社会经济环境综合影响形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对的是一批批个性鲜明、思想前卫、色彩斑斓的大学生群体,因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应当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从大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说当前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坚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应当摒弃过去那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而采取居高临下、空洞冗长的说教式、灌输式思想教育的方法。要在贴近学生实际、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找准教育引导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实际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2.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

有了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老师要从传统的“说教者”的位置上退下来,通过塑造一个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内在的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使自己成为引导者;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去影响学生;把教育管理过程中客观上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转变为主观上平等民主、相互对话、相互包容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敢讲真话,敢讲实话,能以平等的态度与老师交流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意见。

3.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建立和谐的教学机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材建设,保证课和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其内容应当吐故纳新,弘扬和倡导符合现代和谐社会精神的价值观;二是切实改进教青教学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行单向的灌输方式,无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用一种固定的教条教育学生。如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各项主题活动等,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三是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4.坚持以学生为本,要构建和谐的服务体系

服务育人,从改变就业观念和提高就业率的出发点为毕业生相共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要加强机关和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观念,另外,对大学生中的贫困生、心理障碍生也需要给予更多关怀与帮助。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真善美的统一。

5.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坚持“三贴近”,应注重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统一,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做到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宏观与微观、充分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要紧紧围绕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要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6.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研究发现,心理问题与物质进步没有同步关系,甚至是负相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而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同样,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只有处于和谐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而有些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就是由于心理障碍不和谐所造成的,心理问题不能简单的施以大道理,而是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教育加以解决。近年来,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学生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普遍加大,因此引发了心理问题的增多,萌发了不满、焦虑、怨恨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消除,就会影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品机制,采取积极措施,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组织,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为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出贡献。

7.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从大一抓起,重点培养优良学风;以集体活动为平台,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选配好班级干部队伍,发挥干部在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中的作用;以寝室为落脚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切实帮助后进同学,着力提高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8.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在教育中实施全员参与

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同志,有的侧重教学,有的侧重管理,有的侧重服务,这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这就是育人。为了完成育人的任务,需要学校的教师、干部、职工齐抓共管,结合各自的本职工作对学生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教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简称“三育人”。我们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同志绝不能把育人只看成是学校领导的事、辅导员的事,要结合各自的岗位切实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总而言之,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报告的精神,面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一定要深刻领会自己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学生,切实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上一条:实施学生党员精细化管理 扎实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下一条:加拿大高校学生管理特点和对我们的启示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3-2016 河南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