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不忘初心担使命
快速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理论研究 >> 正文
理论研究

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

2016年10月24日 19:17  点击:[]

周文博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摘要:近些年来,在理工科高校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初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而且具备了实践条件,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理工科高校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进

2006年“两课”教学改革方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出台之后,理工科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果斐然。但是由于起点相对较低的原因,理工科大学仍没有改变轻视人文学科的现状,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仍然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不仅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对理工科高校提出的艰巨任务。

一、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心理学原理中的教育规律生成观点

教育心理学原理认为,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应着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实际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直接促成教育和教学的改革,提高质量,以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为最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外部信息的认知和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交互作用中师生心理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起来的应用性学科,但是由于政治斗争需要,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重点往往侧重于宏观层面上总体性的原则和方法论问题,试图在大范围内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却忽视了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学生需求更密切的一些微观层次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便是其中之一。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知识接收和感化的不间断过程,需要学校以及各级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学生当作主体性的人而非知识的“储备工具”,满足学生心理发展诉求,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作塑造其完整人格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及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教育规律生成观点,是进一步改进理工科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需要遵循的内在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环境影响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人际环境。“校园物质环境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精神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载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离开校园物质环境进行。”[i]校园文化环境具体包括校风、学风、教风、制度等,优良的校风、积极向上的学风、严谨的教风、健全合理的制度规范,可以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风气;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核心的校园人际环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起着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无形之中帮助受教育者的心灵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使其转变原有的思想并提高到新的思想水平。思想政治学校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育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大学提供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学生的行为选择只能在大学校园的范围内进行,一个良性的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习惯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理工科高校普遍重视严谨理性的学风和教风,但是在人际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过于僵化死板,忽视了人的感性因素在人际交往及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导致理工科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无所适从,更不用说去正确看待我国社会发展以及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了。因此,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以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完善校园人际环境,提高理工科大学生有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看待人类历史发展的眼光,有着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的理论支撑。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早在公元前335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认为“理性的德智体(身体、德体和智慧)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建国初期,我国曾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原理的社会理想的“非理想化”过程。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私有制剥削社会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提及的“人的全面发展”,指的是“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才能的多方面的发展”和“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是建立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及社会存在的发展所提出的已经成熟的任务基础上的。

近些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从2001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的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上升至15.8%,大学的教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在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的同时,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党和国家的期望、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尤以理工科大学生为甚,他们虽然实现了体力和智力的自由全面发展,但是对社会发展、人类命运和前途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了解甚少。因此,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必须在物质基础已经初步具备的前提下,改进理工科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可以通彻的理解人自身的本性,具备丰富和发展社会关系的能力。

二、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的条件分析

(一)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政治基础。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继2004年《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任务之后,在2010年5月份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中,李长春同志总结了近些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功经验,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大学生思想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同时也指出“与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相比、与大学生的健康需要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要充分认清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保持清醒头脑,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ii]党和国家既看到了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了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是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政治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不断提高,是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想基础。

自2004年各大高校认真落实贯彻《意见》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有了明显变化,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得以树立。在教育部2010年对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中,大学生对坚持党的领导表示认同的比例比2007年提高了10%,对坚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表示认同的比例比2004年提高22%,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的比例比2004年提高了5%。各大高校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点,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青年大学生树立了民族责任感、明确了民族使命,这些实际性效果给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信心鼓舞,为他们进一步改进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进一步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作用研究

(一)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推动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iii]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在理工科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但是由于理工科大学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环节均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原因,理工科大学生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专业课知识上,相应的减少了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导致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素质发展的步伐。“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称得上合格人才。”[iv]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先进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更要拥有良好的人文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的缺失违背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反过来会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把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作为提升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理工科高校的综合合理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发展中是相辅相成的,如同“鸟之两翼,没有人文学科丰富的学术滋养和正确的价值导向,高校的其他学科将有沦为技术化、工具化的可能性,最终也得不到长足的发展。”[v]理工科高校是否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同样取决于理工科大学生能否为社会做出持续的贡献。对于当前我国理工科大学而言,应顺应社会发展进步之潮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以德为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政治态度,把自身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此外,通过完善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增加校园的人文气息,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从而增强理工科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实现高校的长期科学健康发展。

(三)改进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响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成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vi]大学生是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知识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素质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然而,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往往能够掌握复杂先进的科学技术,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法把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前途结合起来。在当前形势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实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力度,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促进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他们提供精神支柱,并自觉自发地向这一目标迈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他们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新的精神动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他们提供一个实践标准与价值尺度。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素质和远见政治眼光的综合型人才,从而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向前迈进,在实现美丽中国梦的过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注释:


[i]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155.

[ii]李长春.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挑战[Z].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北京,2010.

[iii]江泽民:第三次全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北京,1999.

[iv]李玢:世界教育改革走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70.

[v]夏从亚;王学栋:论人文社会科学在特色性大学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1(6).277.

[vi]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2011.

参考文献:

[1]田蜜: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李洪侠: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

[3]张耀灿;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4]王维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5]陈锦荣:改进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

上一条:“角色冲突”场域中高校辅导员自我角色的唤醒与选择 下一条:素质教育背景下优秀班集体的学生干部培养与“四大帮扶”

关闭

版权所有 @ 2013-2016 河南科技大学 学生工作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