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2025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工作,引导新生快速熟悉大学生活、适应校园环境、确立成长目标、科学规划学业生涯,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深化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情怀,激励新生立志成才,营造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氛围,现将相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校规校纪学习与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为基础支撑,以优良学风建设为重点。通过校院协同配合、党政共同管理、资源力量下沉一线,设计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新生认识学校、热爱学校、融入学校,主动完成角色转变,坚定理想追求,树立远大志向,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二、教育内容
(一)聚焦理想信念、爱校荣校与优良学风开展思想主题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多样化的党团活动与班级集体活动,组织引导新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与忠实实践者。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将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国建设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2.爱校荣校教育
组织新生观看学校形象宣传视频,参观校史馆、图书馆等校园重要场所,参加学校及学院、书院举办的开学典礼。开展以“印象河科大”“历史沿革”“办学资源”“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宣传活动,帮助新生了解河南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优良传统与大学精神,感受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及未来发展前景,体会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校训精神,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荣誉感与归属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河科大人”。
3.优良学风教育
以提高升研率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目标,高度重视新生考研引导工作与“学霸宿舍”培育计划。各学院需组建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与晚自习质量监督,定期开展考勤公示、学情分析、学业指导、考研规划引导、优秀案例分享、困难群体个性化帮扶、考风考纪教育及学业警示等工作。要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院党政领导、专家教授、专业教师、学业导师、学工干部与朋辈榜样的作用,通过专题讲座、专业报告会、座谈会、专家教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强化专业归属感,树立专业学习意识,合理规划学业,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二)围绕校纪校规、安全意识与文明素养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校纪校规教育
采用讲座、专题学习、案例研讨等形式,组织新生学习《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行为指南》(2025版),重点解读《河南科技大学学生管理规定》《河南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河南科技大学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测评办法》等文件,强化新生的校纪校规意识与自我约束意识,提升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引导新生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敬畏规则、明辨是非的新时代大学生。
2.安全意识教育
针对新生开展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求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的专题教育,普及安全应急知识,增强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重点加强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及网络言行教育,现场指导新生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明确个人信息保护要点,通过案例讲解+实操指导,让新生快速识别诈骗陷阱,提升自我保护能力。要将安全意识教育与学生管理规定学习相结合,持续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3.文明素养教育
从文明礼仪、生活习惯、健康网络生活等方面出发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弘扬正能量,提升个人修养;帮助新生养成与人为善、洁身自好、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让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交通文明、交往文明、举止文明、课堂文明、用餐文明、宿舍文明、网络文明的良好校园氛围。尤其引导新生遵守交规,骑车不逆行,不乱停乱放;注重宿舍安全整洁,不堆放杂物,室内严禁吸烟;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网络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加强舆论引导,教育新生不信谣、不传谣,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感恩励志教育为主的积极品质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新生在入学后容易出现的各类心理矛盾与困惑,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并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以此增强新生心理自我适应能力,引导新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需要对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2.生命教育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韧性与潜能,从而勇于面对挫折、积极规划未来;感悟生命的联结与责任,从而学会关爱他人、融入社会。
以救灾英雄、白衣天使、人民解放军、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精神、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为生动教材,让学生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真谛,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发扬担当精神。
3.感恩励志教育
围绕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审核流程、材料准备、公示上报等内容开展讲解,重点宣传国家与河南省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及建档立卡相关措施。以大学生“自强之星”为榜样,教育引导新生自立自强、坚守诚信、学会感恩回报,树立立志成才的远大志向。
三、组织形式
(一)入学教育方式
各学院、书院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互补、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兼顾、教师教育与朋辈教育协同、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融合的原则,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为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二)入学教育阶段
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采用“线上+线下”双模式,实行入学集中教育与学期长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想引领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帮助新生了解、适应、融入大学生活,为大学生涯开好局、起好步。
第一阶段:集中教育阶段(9月15至9月30日)。新生报到后,各学院、书院需集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专业认知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注重提升新生的参与度与满意度,增强教育活动的生动性与吸引力。新生报到后的前两周为重点关怀期,各学院、书院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业导师、辅导员等需走进学生班级了解新生思想动态、走进学生宿舍解决实际问题、走进学生活动深化交流互动,引导新生完成角色与思想的双重转变,确保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阶段:强化教育阶段(9月30日至本学期结束)。10-11月为强化教育关键期,重点推进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教育,组织新生通过在线课程形式参与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1个学分,具体考试方式详见附件)。分散教育贯穿新生第一学年始终,重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学业规划指导、行为规范教育,帮助新生确立正确学习目标,养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筑牢基础。
各学院、书院需依据本《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学院、书院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计划,并于9月22日前将加盖本单位公章的PDF电子版扫描件发送至思想教育科邮箱:sxjy@haust.edu.cn。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保障教育实效性
各学院、书院需充分认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组建由党政领导、专业教师、学业导师、优秀校友、辅导员与学生骨干共同参与的工作团队,在学校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学科特点与新生需求,按照时间节点,周密部署新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全面、措施扎实、效果显著。
(二)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凸显学生主体性
各学院、书院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综合运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素质拓展、互动交流等多样化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班级、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将入学教育与关心新生生活相结合,及时解决新生在思想、心理与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拉近与新生的距离,以情感关怀打动学生,以理性教育引导学生。
(三)摸准情况,把握关键,增强教育针对性
各学院、书院学工干部,尤其是新生辅导员,需深入新生群体,通过查阅档案、召开班会、走访宿舍、谈心谈话等方式,全面掌握新生的基本情况,实施精准分类指导。重点关注重大身体疾病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遭遇变故学生、心理状态异常及适应困难的学生,积极开展朋辈互助与一对一辅导,确保新生入学教育兼具针对性与亲和力。
(四)加大宣传,拓展成果,发挥教育示范性
各学院、书院要认真总结、及时宣传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优秀方法、创新形式与宝贵经验,向党委本科生工作部报送相关教育活动的新闻动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党委本科生工作部将筛选优质内容推送至各类宣传平台。
同时,为不断总结入学教育成果与特色,巩固教育成效,请各学院、书院于11月20日前将本单位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发送至邮箱:sxjy@haust.edu.cn。
附件:2025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在线课程考试方式
党委本科生工作部
2025年9月18日